找到相关内容1507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是斋琐议

    李义之推戴而自立为王(事见《十六国春秋》及文莹《玉壶清话》等),则又数见不鲜。唐宣宗、明太祖、蔡京、张策、刘秉忠、姚广孝、李云摩之俦,为僧伽时,未闻得法持之说,还俗而称王称帝、作将作相,更不足怪矣。...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284362.html
  • 五家学案

    不足斋》本学净名等者,乃李纯甫是。武英殿本缺一页,故致误。然据《知不足斋》本赵秉文亦有《太元》、《老子解》、《南华指要》。又《知不足斋》本附录李纯甫撰《重修面壁寺记》一文,颇可见其思想之大概。  ...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884369.html
  •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

    问题的困惑。因此,佛教主张只有充分准确揭示众生之真性[16],才能使众生通过修学,从入手,逐步通过以戒启定,以定发慧的次第,由“伏道”上升至“断道”,达到“心如明镜台”的境界,明心见性,回归“真性”。...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284629.html
  • 论智顗的“生态放生”的启示

    560)受菩萨,并曾“将笼养的名贵禽鸟全部放生”④。可见,自东晋末年至南北朝,由于受译介进来的《金光明经》(其中的“流水长着子品”与“放生”有关,详后)的影响,佛教意义上的“放生”才开始出现,并渐渐流行...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684672.html
  • 参礼祖庭记

    曹溪,送者千余人,韶州刺史韦据且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并受无相心地。一时声势,何求勿得。必待显示神通而后得地,足无信心檀施矣。故宋姚令威西溪丛话卷上云:“咸亨中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者,住在双峰...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441184750.html
  • 关于《坛经》若干问题的研究

    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后面注明是由“兼受无相弘法弟子法海集记”,因而也被称为“法海集本”。一般认为它是“今日能够见到的最早写本,但不一定是最早的流行本”[10] ...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501684786.html
  • 譬喻----佛教的善巧与美妙

    乃至沟浍本为大雨,如是如来涅槃本为解脱,乃至持本为法雨,是名逆喻。三,现喻,以现前事为喻也,如说众生心性,犹如猕猴。四,非喻,假设非实事之事为喻也,如说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来,欲害人民,则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285031.html
  •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

    释门归敬仪》云:   有十种相见佛善根: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发愿回向,四者观佛相好,五者专念修慈,六者三归十善,七者发菩提心,八者读诵经,九者供养舍利、造佛形像,十者修行正观。[18][P865...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685038.html
  •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教宗谤法答辩录

    波罗蜜多 Six paramitas(藏文 phar.phyin drug):或六度,为布施、持、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   9、蕴 Skandhas(藏文 Phung.po):即色、受、想、行与识...也就是,人仅关照到生活在世界之中以及拥有这个世界,而从未想起或顾及到天堂与天主上帝。   如果个人不该破除世界的束缚而只发展人类与世界,对许多众生而言便没有任何长远的利益去开发恶扬善的能力以接近灵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3785111.html
  •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

    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都具有直接的对治意义。应当说,佛教“五戒”中的前四,即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和不邪淫,似可以作为当代人类正在探讨建立的普世伦理的重要参照。   可以预见,若能高扬佛教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285458.html